男人的天堂女人毛多婬妇

   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教育部:各省若无直属高校将建区域最强大学

作者:郭莹&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来源:京华时报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3日 11:55  浏览: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根据《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将投入100亿元重点支持100所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加快发展,提高学校本科教学基础能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介绍,2012年,中西部高校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占全国的65.5%,由于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普遍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据了解,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以五年为一周期,滚动实施,“十二五”期间拟投入100亿元支持100所中西部地方本科高校建设。针对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教育部专项支持建设一所本区域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和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高校。

  提升办学条件:

  100亿投入地方高校

  作为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启动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着重解决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设施和办学条件滞后问题。

  据了解,工程以5年为一个周期,在2012—2015年的一期工程中,将投入100亿元支持100所中西部高校建设,覆盖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获得支持的全部为地方本科高校,部属院校不在其中。

  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对每所纳入“工程”建设的高校给予补助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中西部省级政府设立省级专项资金,中部地区省级政府专项资金按不低于中央与地方6∶4的比例安排;西部地区省级政府专项资金按不低于中央与地方8∶2的比例安排。西藏自治区所需建设资金由中央专项资金安排。

  扩大优质资源:

  重点支持14所地方高水平大学

  为进一步扩大中西部地区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振兴计划将启动实施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

  在“十二五”期间,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省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支持每个省份建设1所地方高水平大学。

  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对这些高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给予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将比照直属高校,从人才队伍建设、招生计划、学位授予、交流合作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相关省份将把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予以重点建设。

  增加入学机会:

  东部18.5万招生名额投放中西部

  “扩大中西部学生入学机会”是振兴计划十大主要任务之一。据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介绍,今年新增的本科招生计划将主要用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大、农村考生多的中西部省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

  与此同时,今年扩大了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

  此外,还将在中西部地区特色学科专业研究生招生、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等方面,适度扩大机会,给予倾斜支持。

  强化人才队伍:

  多项计划优先支持中西部

  “孔雀东南飞”的人才外流现象一直是困扰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难题。为此,振兴计划努力创造条件,为中西部吸引并留住人才。

  计划明确提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各项人才计划实施过程中,将优先支持中西部高校。“千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将向中西部高校倾斜。

  与此同时,还将通过支持中西部高校骨干教师到东部高水平大学研修访学、实施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支持1万名西部受援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进修锻炼等措施,提升中西部高校教师素质。

  服务区域发展:

  增强地方高校的造血能力

  “突出应用服务、支持区域急需、强化特色发展、发挥主题作用、注重分类指导”是振兴计划的五大指导原则。

  在获得资金支持的100所地方大学的选择上,发改委和教育部明确提出“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需求、地方产业结构特点高度契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以及“学科优势特色突出,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等要求。

  从加强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着重支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高的学科专业建设,到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再到推进协同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振兴计划始终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计划实施的责任主体是中西部各地政府和高校。在中央各部委综合协调、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必须发挥中西部地方政府和高校的主体作用,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资源,综合推进各项改革。”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强调。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谈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为何要出台《计划》?《计划》都有哪些重点措施?如何看待区域发展的差异性问题?日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就此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记者:为什么要针对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出台文件?

  张大良:作为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中西部高校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占全国的65.5%。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大,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与办学规模不相适应,办学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引导中西部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记者:总体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张大良: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中西部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办学质量显着提升,建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为整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计划》提出了加强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科研创新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扩大中西部学生入学机会、优化院校布局结构、加强交流与合作、健全投入机制等十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记者:如何增强政策的针对性?

  张大良:《计划》主要从叁方面着手增强政策的针对性:一是注重整合各类政策资源。《计划》整合了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具体举措。二是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要加强特色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着重支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高的学科专业建设。叁是发挥地方政府和高校主体作用。强调实施的责任主体是中西部各地政府和高校。在中央各部委综合协调、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必须发挥中西部地方政府和高校的主体作用,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综合推进各项改革。

  记者:如何看待区域发展的差异性问题?

  张大良:首先要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充分考虑到中西部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投入水平的差异,在具体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比例等方面对中西部提出不同要求。同时,要关注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差异性,明确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的重点区域是西部。在项目选择方面充分体现区域和民族特色,对西藏、新疆等民族、边疆地区作出特殊安排。此外,还要关注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差异性。中西部各省份要做好本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完善支持本省所属高校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根据省内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采取不同政策支持省域内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基础比较薄弱的高校。

  记者:目前已经实施了哪些重点工作?

  张大良:《计划》坚持边制定边实施,目前已经先行启动实施了3项重点工作。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将投入10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100所左右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加快发展。二是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教育部、财政部于去年9月联合启动实施,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省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专项支持建设1所本区域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高校。叁是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教育部与香港李兆基基金会、培华教育基金会合作,计划在2012年到2016年期间,选派千名中西部地方高校领导干部赴海外研修培训。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13年05月23日 11:55

男人的天堂女人毛多婬妇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校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校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颁辞苍苍别肠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