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天堂女人毛多婬妇

   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教育国际化示范 不在一两所大学而在一座城

作者:唐闻佳&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5日 09:12  浏览:

驾车驶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主干道仁爱路,很容易错过西交利物浦大学。这里没有校门、没有围墙,但举目望去,周边建筑物上又满眼都是学校的招牌: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不足两公里的仁爱路上,国内外知名院校高密度聚集。

  当地人还会自豪地告诉你,这里除了有中外合作大学、研究院,还有国际化的幼儿园、小学。“都用不着跑出国门留学,家门口方圆几公里内就可以接受从幼儿园到博士的国际化教育!”

  这是一块炙手可热的教育国际化“热土”,此前却没有受到太多关注。

  去年12月19日早晨9点,昆山阳澄湖工业科技园区寒风料峭。在一片临时搭建的露天舞台上,美国杜克大学校长布劳德赫德(Richard H.Brodhead)、中国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前校长刘经南、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昆山市市长路军等对外宣布:美国杜克大学、中国武汉大学与江苏昆山市将共建一所世界级高校,昆山杜克大学(筹)正式揭牌亮相。

  杜克大学雄踞美国高校排名前十,而武汉大学是我国“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强者联姻吸引了近百名中外记者涌至昆山。

  而这天,就在距离昆山杜克大学在建校区不到50公里的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畔,也悄悄地发生着另一件大事——教育部首个“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在此挂牌。

  根据教育部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签署的《共建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机制等工作。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将先行先试,以期探索更多利用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引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方式方法。

  “就在中外合作大学创建渐入高潮之际,教育部将首个教育国际化示范点圈在一座城,而非一两所大学,这蕴含着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模式新探,可以说是一种新思维。”业内人士分析。

  问题是,为何是苏州独墅湖畔这个新兴的科教创新区一举夺魁?

  苏州流传着这样一则说法:“搞经济,去金鸡湖;要养生,去阳澄湖;要读书,去独墅湖。”苏州人对叁大湖的演绎不仅是取“湖”名的谐音,也以最简洁的民间智慧归纳了过去10多年当地政府的布局特点。其中,尤以“教育先行,造校带动造城”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模式引人关注。

  历史上,独墅湖曾是平原,传说因宋代的一次地震而成湖,当地有“天上掉下独墅湖”之说。但此后数百年的历史中,这块毗邻金鸡湖的城郊备受冷落。

  转机,出现在现代苏州。

  “苏州自古崇文尚教,人文荟萃。不过,现代苏州虽然基础教育发达,高等教育却一直比较薄弱,尤其是基础理工学科和新型产业人才十分匮乏。”一名知情者直言,要匹配城市转型发展的需求,苏州的好大学太少了!

  2002年,在苏州工业园区尚依赖工业制造业快速腾飞,许多地方还未摆脱“规模冲动”和“速度情结”的时候,园区政府做出一个大胆决定:投入巨资打造一颗看似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闲子”—独墅湖科教创新区。

  在园区管理者看来,打造一个教育新区最便捷的途径是“像招商引资一样招揽人才、招校引院”。中英共同筹建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就是园区早期的“招商对象”。

  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在2003年迎来高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出台,条例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性质、目的及申请流程做出明确指示。在希望建立一所中外合作大学的教育人士看来,这意味着“时机成熟了”。

  这年9月,参与筹备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利物浦大学副校长方大庆教授(后任西交利物浦大学首任常务副校长)造访苏州工业园区。

  “我深知一所国际一流大学的建立,不能单单靠一两所大学的能力,我当时本能地感觉到,如果将大学设在工业园区,苏州市政府会全力支持大学的发展。”方大庆在2010年西交利物浦大学建校4周年之际忆起这段选址旧闻。

  在方大庆看来,苏州工业园区是办学的理想地点。“它地处长叁角腹地,经济高速发展,世界500强公司林立,又是中国传统的书香之地,加上苏州市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教育的支持……”方大庆琢磨着一所新型大学需要不同于传统大学的“建校要件”,并向利物浦大学校长布恩教授表示,“我们不会找到比苏州工业园区更理想的办学地点。”

24所院校入驻,“科教气候”令人侧目

  方大庆的直觉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

  今年9月开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心楼落成,加之此前已投入使用的理科楼、工管楼群,整个北校区初具规模。所有这些硬件设施全由园区政府投资代建,总造价近15亿元。

  在园区的支持下,西交利物浦还建成了全球先进水平的生物科学实验室、应用化学实验室、国内最先进的同声传译实验室、长叁角地区最先进的微电子洁净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学校只需提供技术标准和规划,招标建设均由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完成。

  这种“不遗余力”的支持始于2006年建校之际。是年,与西交利物浦采取全球猎头招聘教师团队相匹配,园区从2007年起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为区内科研院所和公司引进的高端人才开通从薪酬待遇、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到子女入学、住房免租等一系列的绿色通道。2010年,园区又推出“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每年投入不低于2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

  领军人才看重的不仅是“安居”,更期待“乐业”。2010年,园区先期投入1200万为西交利物浦大学生物科学系配备240多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同年,苏州市政府批准在园区内建立首家代谢综合症新药重点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配备了世界一流的实验仪器,使我们的研究从一开始就进入国际水平队列。”曾任实验室主任、西交利物浦大学生物科学系张俊龙博士对于园区的投入颇感兴奋。实验室聘请了剑桥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等世界名校的6位顶级专家组成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使它快速成为苏州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合作研究的重要窗口。

  走过10年,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形成的“气候”令人侧目:吸引了包括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内的24所高等院校入驻,区内院校与美、英、法、澳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3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和科研项目,已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兼具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模式种类最全与中外合作高等教育学历体系最完整两大特色的区域。

  据统计,通过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研究院、中科大苏州研究院等高等教育资源集聚,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已累计建成研发机构和平台186个、国家级孵化器4个、省级孵化器5个;专利申请近12000件。以苏州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纳米技术产业为例,区内高校已与美国、德国、芬兰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研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这些成果令园区饱尝近水楼台的甜头,加快服务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实现“二次创业”。园区政府不遗余力地打造多学科交叉的公共实验平台,从一开始就给独墅湖奠定了“开放、合作”的科研气氛。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13年10月15日 09:12

男人的天堂女人毛多婬妇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校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校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颁辞苍苍别肠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