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我市一小学蒋老师拍下教师素养提升考试准考证发到微信上,并附言“我们即将迎来一场规格比肩高考的考试……”由此引发其圈内朋友跟帖无数。
8月26日,温州市6万多名教师参加教师素养提升考试。如此大规模、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声势浩大的考试,今年已是第二年。对此,有老师表示有必要,很受益,有老师不以为然,并表示质疑。
这场旨在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素养提升考试到底考什么?谁来考?怎么考?为什么考?
为啥考
给老师注入一桶活水
“意义很大,但是,用处不大。”这是教师的普遍感觉。
据了解,素养考试的不合格率不超过5%,及格者可以得到15个学分,素养考核优秀的教师在职称等评定上有优势。“为什么考,仅仅为了让老师拿学分当然没意义,重要的是要改变部分教师职业怠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局面。”麻晓春表示,从制度设置来讲,素养考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从中能看出教师培训做得怎么样,教师对自己的学生了解得怎么样,对教材内容研究得怎么样,对教学有没有自己独到的经验,从而引导教师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了解老师的实情,对老师发展起到全面职业规划作用。
“试想一下,这么庞大的一团队,没有督促成长的机制和途径,会形成怎样的局面,其实,教师素养考试一直以来就有,不同的是,以前由学校组织,现在统一组织。”市一中学教导主任表示。
一市教育局相关人士表示:多年来教师的门槛偏低,特别是幼教行列,导致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这也是大规模培训、考核的原因之一。
“教育部门选择在这个时候考试也是非常有用意的。在开学前,让老师梳理一下教育常识和理论,在思想和行动上进入开学状态,在考试中寻找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温州九中金老师表示,“以前说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现在这句话应该说,老师的这桶水必须是活水,常取常新的活水,才能更好担任重任。素养提升就是给老师注入这一桶活水。”
考什么
教学是核心
素养提升考试考什么?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党委书记麻晓春介绍说,今年的考试主题在去年开学初就发到各校,并要求以学校为单位,围绕主题结合学校教学工作、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教师素养提升考试既是对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一种测试,更是对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检验。
据了解,2011年,教师素养提升考试主题是通过文本解读来引导教师研究教学内容;2012年,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完善教学设计和提升解题说题的能力;今年的主题是要求围绕教学诊断和教学评价等进行校本研修。
“教师素养提升的切入点在于文本解读,考核目的在于通过考核促使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切实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今天的研读教材是要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思考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然后思考教师教什么,怎么教。”麻晓春表示。
为什么如此强调研读教材?因为研读教材、研究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个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面。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据一项调查显示,一线教师在备课中,100%的老师都会去设计课堂活动环节,但只有50%的老师会去看教材书,去深入地分析教材,40%多的老师会根据教材、学情设定教学目标,20%的老师会进一步研究学生学情,不到1/4的老师会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学情。
谁来考
不提倡全民皆兵
“和学生一样,教师对考试的厌烦心理肯定存在。考试不仅给教师带来较大压力,也占用我们很多时间,为准备考试搞得大家焦头烂额。”市区林老师表示。
“我们都这么大的年纪了,马上就要退休了,还要上考场,这算什么?”一名年长教师也颇有微词。
“自己刚进校,本来就处于学习阶段,马上就要考试,压力很大。”一名参加工作没两年的年轻教师表示。
不少一线老师还表示,平时教学压力就很大,要应对各种考核,现在还多了这一考试,有点烦。相比考试,大家更加喜欢培训、研讨之类的活动。
“我们不提倡全民皆兵,主要还是教师该正确对待这场考试,不是为考而考。”温州中学黄老师表示。据了解,教师素养提升考核对象为全市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学前、特殊教育的在职专任教师。温州市第一、二层次骨干教师和年满50周岁女教师、年满55周岁男教师自愿参加。此外,每年教育局会对第一、二层次骨干教师有一套不一样的考核制度,对一年内发表的论文数、课题数、讲座数等都有量上的规定,最后对每位骨干教师进行打分,分数不够的教师则会被取消职称资格。
怎么考
四个部分综合评价
8 月26日下午,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的金老师轻松地走出考场。她说,题目设置较为合理,与去年相比更加贴近实际。“及格肯定没问题。”金老师表示。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考试全市统一按中高考标准设置,组织更加规范。”温州市第十九中学朱老师如此感受。为了让考试更加规范,今年考场按中高考标准统一设置,分学科、分考点,统一要求、统一命题,统筹安排试卷保密、考务、试场、监考、巡视、阅卷、评分等环节。
“教师考试还需要这么严格,还需要人监考,教师还作弊吗?”这是蒋老师在微信发出准考证后的跟帖。显然认为为人师表还要强调考场秩序,是一件很滑稽的事。但事实上,在某些地方,教师素养考考场作弊甚至监考老师帮忙把风的行为却不少。
“我们学校一位资深教师的作品入选为一地方初中教材,教学水平大家公认,但去年素养考试成绩不理想,难道就否定他的教学素养吗?”黄老师表示。
教师素养在这场以分数论高低的考核中显得很苍白,该怎么考?
教师素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包含教师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人文素养、性格气质、精神涵养等等,怎么考?一份试卷当然不能检测其全部,考试成绩也很难真正客观评价定性教师素养。所以,在考核教师素养上设置了纸笔考试(即素养提升考试)、学科技能考核、教师专业阅读、参加校本培训情况等四个部分,学校根据四项成绩对教师评定优秀、合格、不合格。素养考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据了解,测试成绩将“一考多用”,与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挂钩。
素养考试之痛
“没什么好复习的。”“意义很好,但效果一般。”采访中,记者听到很多诸如此类的声音。以考促学、以考促训、以考促教,这是教师素养考试的目的,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也是让孩子能享受公平教育资源的核心。然而,这一积极向上的考试,却招来不少老师的排斥,于是,无视者有之,痛恨者有之,应付者更是占了大多数,更有甚者公然作弊。
相比之前和学生一起做模拟试卷,以此来考核老师的水平素养无疑有着根本性变化。没有死记硬背内容,切近教学实践,考的就是老师教学理念、教学工作和教学水平。那么,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让老师悦纳,理解并正确对待,还需动点脑筋。同时应站在老师的角度,减轻老师压力,让老师静下心来教书。
教师不再是铁饭碗,提升自己才能恩泽学生。今年9月,教育部将组织实施教师定期注册试点,每五年一次的注册考核。从这点来说,温州走在了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