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天堂女人毛多婬妇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工贸   >   正文

为大学生创业搭建阶梯——走近我省高校创业教育

作者:徐凯伦&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来源:浙江教育报2月2日第3版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4日 11:44  浏览:
2010年,教育部下发《对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精神”之花开遍神州大地。我省高校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阶梯。近日,记者走进校园,一探各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第一站:浙江万里学院
搭建就业创业课程指导体系
在浙江万里学院,2014届毕业生中,有230人创办公司,创业率达4.53%。办学10余年来,学校应届学生毕业当年创办公司累计达1400家,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一批批创业学子崭露头角。创业已经成为万里学子的时尚,浓浓的创业风尚不仅促进了学风建设,而且彰显了中国特色的创业型大学建设成效,显现出学校以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强大活力。
学校系统实施四年一贯制“双螺旋”创业教育模式,凸现“育创新型人才、建创业型大学”的目标追求,明确了以创新争特色、以特色创一流,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工作目标。“双螺旋”模式的名称取自顿狈础结构,学校将常规的日常教学系统这条主线和创新创业教育这条线相互融合交织,形成一套新的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根据学生个体特征,将专业教学课程与创业培训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学院以年级为单位,有针对性地分成4个阶段开展创业教育。例如,针对创业有强烈需求的学生,学院为他们设置独立的创业课程,课程分为创业基础培训和创业能力提升培训两个模块;根据创业项目、创业团队、创业阶段的不同,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同时,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以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学院于2003年建立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能同时容纳多个团队进驻。2012年,中央财政支助项目——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在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学院与政府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学子提供创业场地、政策、资金支持,与维科集团等10多家公司签订合同,成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学子创业实践、就业见习提供支持。2012年初,学院建大学生创业园,入驻大学生创业公司享受免房租、免水电费等优惠。
第二站:浙江农林大学
多渠道推进创业教育
2009年,作为国内首所提出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战略的高校,浙农林大从2006年起,先后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通过开设创业班、建立创业园、聘请创业导师、设立创业广场、举办创业系列讲座、组织模拟创业竞赛、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经费、提供创业法律援助等提升学生创业能力。该校大学生创业园对申请入园的学生团队免费提供办公场所、水电,并给予经费支持,为团队配备创业导师。园区成立后,先后有100多家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其中50多个创业团队已先后成立公司,不少学生注册的公司年营业额已超过百万。
每到周末,浙农林大在校内开辟创业广场,学生能在这里交易各类学习生活用品。每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赢在校园”模拟创业赛等,这类平台是初步了解创业知识的学生尝试创业的主渠道。同时,浙农林大还成立了创业教育试验班,每届招收30名学员进行创业知识培训。用知识让学生对创业更有底气,日前,浙江满江红律师事务所胡斌律师走进浙农林大举办法律讲座。听完讲座后,该校近百名初尝创业的大学生感到创业更有底气了,创业的信心也更足了。该事务所已在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法律服务基地,相关律师围绕大学生创业的主体选择、经营场所、劳动关系、合同签订等方面法律问题,为正在尝试创业的学生作了详细解读和现场咨询。基地成立后,该事务所知名律师还将组成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园法律服务团,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加强大学生创业实验园的建设和管理,切实维护大学生在创业中的合法权益。
第叁站:浙江工贸职院
打造创业教育链
男人的天堂女人毛多婬妇将高职创业教育链分为普及教育、精英教育、孵化这环环相扣的3个阶段。其中,有从创业知识与意识递进到创业技能,再到创业实践的教育内容;有从课堂讲座递进到技能实训,到沙龙孵化指导的教学方法;有从创业想法到创业策划书,再到创业竞赛和创办公司的考核方法;还有从校内参观到校外市场调研,和亲身创业体验的体验形式。“阶梯式”教育为引领,“剥笋式”教育为引导,使学生扭转“一步创业”的观念,更注重循序渐进的学习。
创业教育链的亮点为小班化、特色化和精品化。学院根据学生不同创业方向对他们进行跨专业分班管理,形成多元创业产业链。如希望通过互联网创业的学生,可申请电商创业班,想通过设计来创业的学生,可进入设计创业班。现在,专业班已孵化了温州名购网、动漫设计室等6个创业项目。依托温州名购网,该院市场营销专业师生成立了调查工作室,物流管理专业师生成立了仓储配送工作室,建立电商产业链。
第四站:浙江财经大学
校友带动学生创业
校友资源是高校的人才资源宝库。浙江财经大学运用校友资源,与2000多家公司建立长期和稳固的校企人才供需合作关系,并充分利用校友和公司资源,建立创新创业基地,聘任校外创新创业导师。2014年,在该校校庆40周年之际,由公司家校友资源捐款,在学校设立了1000万元的“校友创新创业种子基金”和500万元的“明栋基金”,专项资助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如今学校已有13个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13位公司家受聘担任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导师,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第五站:温大瓯江学院
公益创业受到青睐
就在年前,温大瓯江学院4号楼广场上,一个热闹的集市形成,摊铺林立,人潮涌动,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据了解,集市活动已走过5个年头,这次增设的“公益创业”项目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各类创业项目纷纷加入,有销售生态农产物的“大学生第一村”农产物服务公司,有对寝室进行“软装”的朝寝装饰工作室……“大学生第一村”农产物服务公司销售的甘蔗和土鸡蛋受到师生们热捧,一天内,几十箱甘蔗销售一空。集市还模拟真实环境,设置校园“工商局”和“税务局”,经营者需缴纳营业额10%的税款,作为爱心款,捐赠给温州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
大学生创业的制度创新
□浙大教育学院院长 徐小洲
如何创建推进创业制度创新的策略?根据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必须系统设计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优化环境,整体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深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培养高层次创业型人才。首先,探索终身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是系统工程,为此,我国创业教育应着眼系统化建议,形成既相互衔接又各有特点的终身创业教育体系。如各级各类学校创业教育目标与要求应进行整体性设计;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要重在创业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在职业院校,要根据不同专业、行业需求,强化有针对性的创业技能培养;在高等学校,要根据学生专业特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创业能力。
其次,构建多元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在创业型社会建设中,高校创业教育要逐步迈向科学化、普及化、专业化。根据高校创业教育科学化要求,要鼓励部分高校根据学科与专业优势,建立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体系,为学生提供创业科学教育。创业教育普及化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全校性通识课程、创业强化课程、专业融合性创业课程等,为不同类型学生提供普及性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专业化要求根据高校面向社会创业人才培养需要,开设针对性、应用性创业课程。
再次,完善多样化高校创业教育制度。在组织方式上,需要根据不同类型高校特点,有效整合全校创业教育资源。在培养方式上,可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建设不同组合方式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推进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创业师资上,需培养和组建专、兼职创业师资团队,提供高质量的创业教育。
引入市场机制,拓展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首先,加强融资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融资能力。高校创业教育必须包涵创业融资知识,将创业融资常识与实践锻炼纳入到创业教育中,并强化相关师资配备与实践引导,让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掌握融资能力。其次,增加创业资助投入,提升政府创业基金的惠及面与有效性。再次,消除创业资金贷款歧视与障碍,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另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实现创业融资来源多元化。并且,融入市场因素,增强大学生创业融资资金的自增值能力。
完善创业合作机制,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是推动校企创业与创业教育合作的必要前提和保障。明确合作责任,优化创业合作管理机制;促进共生共赢,完善校企合作动力机制;鼓励多元合作,完善校企合作实施机制,高校与公司要进一步明确创业教育合作的责任、地位与作用,建立创业教育紧密型实施机制。高校与公司合作过程要注重将公司中的研发单元、营销单元等模块化力量引入创业教育之中,加强创业技能的专项化培养;拓展创业资源,完善校企合作的资源整合机制。通过校企合作的多种方式,有效整合高校的办学资源、智力资源与公司的市场、技术、资金等资源、智力资源与公司的市场、技术、资金等资源。
创业教育需要理实结合
□义乌工商职院党委副书记 贾少华
创业就是为自己创设一个工作岗位,并没有那么神秘。要在这“岗位”上立足、谋生、发展,光靠读几本书、听几门课、考几次试是不够的,需要有大量的实战训练。没有训练,就不可能有创业能力的获得;没有实战,就不可能有创业的成功。要实施创业教育,就要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从事“不是模拟而是实战”的创业实践。
一个人只要充分利用时间,理论学习和创业实践是可以做到两全其美、相互促进的。一个想成为公司家的学生,是有足够的时间既创业又读书的。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比较充裕的,平时节假日、寒暑假加起来就超过半年时间了。如果学生利用这些时间创业,坚持3词4年,那么他很有可能成为一名有成就的“老板”了。实践表明,创业的学生遇到的问题更多,困难更大,更渴望得到书本知识,更渴望得到理论上的指导,因而真正创业的学生总是会更要学,更想学,而且也往往学得更好。创业和读书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同样可以说,创业是学习,甚至是更好的学习。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并不是要求每个大学生都去创业。人们没有要求玫瑰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人们也不应该要求每个大学生走同样的路。在大学校园中,只要每个人都在努力,不论是创业,还是不创业,都属正常。
推动开放式高校创业教育
□浙江工贸职院创业学院 吴同喜
当前,创业教育是高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其重要内容和手段,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新常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创业教育已经实现了从功利主义到实用主义、再到现在人本主义的哲学转向,人们越来越把创业教育理解为提升大学生人生品质和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内涵。因此,在创业教育“新常态”下,我们要深化创业教育、凸显创业教育本质。
创意创业: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具有灵动的创意思维和创意能量。创意创业为不少青年大学生所向往和青睐。高校创业教育就该顺势而为,把学习、生活、时尚、创业有机地整合。
协同创业:高校创业教育不能就一个专业、一个班级而“封闭式”地开展,而是要进行“班级重组”和“创业链再造”。根据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产业价值链要求来重组创业班级,如电子商务与工业设计组合,电子商务的学生可以把工业设计学生的作品营销出去,形成专业衔接性的“础专业+叠专业”的创业教育“专业链”;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重组创业班级,如性格细腻的与性格粗犷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人格互补性的“础人格+叠人格”的创意教育“人格链”。这样的创业教育能够实现协同创新、互相支撑、共同发展。
社团创业: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文体活动和校园文化实践的载体,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也要把社团活动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把一些社团活动直接“晋升”为创业实践项目,按照创业教育的模式进行经营和发展,经过2词3年的培育,就有可能成为其成员的创业项目。
服务创业:通过社会服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主要创业教育理念,大学生在参加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中,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加强对社会发展的认知、对自我发展的认知、对市场需求的认知。
总之,在创业教育新常态下,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本,使创业教育浸润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新常态中。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15年02月04日 11:44

男人的天堂女人毛多婬妇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校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校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颁辞苍苍别肠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