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的生命力源于其创造活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无论公司多么的强大抑或面临怎样的危机,要想持久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旺盛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可以说,人才工作做好了,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大富矿”、“大森林”。
毛泽东同志曾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任何人间奇迹都是靠人创造的。对于公司而言,有了人才,才会有创新力,才会有持久的竞争力。近年来,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人才工作机制,积极搭建人才创新平台,创建了博士后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设立了“首席技师”、“主任技术专家”等职位,打通了专业技术人才和操作技能人才职业晋升通道,还出台操作岗位技能人才创业创新奖励办法和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让每一个员工能发挥所长,在公司既有“干头”也有“奔头”,为有效应对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但是,纵观公司发展环境,2012年钢铁行业处于整体亏损状态,2013年钢铁行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依然是“寒冬”,而且“寒冬期”不会短。杭钢要创造出自己的“春天”,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非钢产业在集团公司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也迫切需要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各级各类人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建设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俱佳的人才队伍,已成为在新一轮竞争中掌握先机、赢得主动的关键。
人才是竞争之本、创业之基。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把握“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构筑科学发展增长极,打造人才强企工程。一方面,要构建人才工作联动机制,用好用活人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大力营造“你有多大才,就给你搭多大台”的良好氛围,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实施“能力提升”培训工程,进一步创新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快人才培养储备。创新引才方式,广开纳贤渠道,着力引进手里有“绝活”、脑子里有“绝招”的特殊人才。进一步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真正做到“留身更留心”。另一方面,要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提高人才效能。加大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力度,广泛开展各类劳动竞赛、技能大赛、导师带徒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努力形成全员创新创效的良好局面。坚持以业绩论收入,完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多元晋升通道,实施好操作岗位技能人才创业创新奖励办法,使人才创造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在杭钢有一个理念,就是始终强调“在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都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需要自身的不断努力,而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和业绩更为关键。广大员工要立足本职创新创效,让公司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具有的潜能,从而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快速成长。要结合公司改革发展实际和生产经营管理薄弱环节,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提高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工作,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系统性,全力促进年度奋斗目标圆满完成。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带着思考去工作,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公司需要的合格人才。
事艰必辛,人智无量。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激发公司创造活力的切入点,念好“引、育、用、留”人才工作四字诀,就一定能够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再创新优势,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